美伊核談判,困境難解
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向伊朗拋出「橄欖枝」,希望推動新一輪核協議談判。
3月17日,伊朗方面證實收到了特朗普的信件,該信通過阿聯酋外交管道遞交給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。
儘管信中內容與特朗普此前的公開表態無異,但伊朗方面的回應依然冷淡,表明美伊在核協議問題上的分歧依然巨大。
這封信的背後,是特朗普政府在對伊政策上的兩面手法——一邊持續制裁,一邊試圖迫使伊朗重新坐上談判桌。
特朗普重啟「極限施壓」政策,與其第一任期時的策略如出一轍。
自重返白宮以來,特朗普政府恢復了對伊朗的全面經濟制裁,試圖通過經濟封鎖讓伊朗讓步。
但伊朗方面顯然不願重蹈2015年伊核協議(JCPOA)的覆轍,哈梅內伊已明確表示,與美國談判不會解除制裁,反而可能讓制裁更加嚴厲。
伊朗的強硬立場表明,美方單方面的施壓策略並未奏效。
伊朗深知特朗普的「談判藝術」是一場政治博弈,美國不可能單純為了達成協議而讓步。
過去的經驗表明,美國對伊朗的任何承諾都缺乏可信度,尤其是特朗普在2018年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後,伊朗政府內部已形成廣泛共識,即美國政府缺乏履約的可靠性。
因此,伊朗在新一輪談判中要求更具約束力的保障,而不僅僅是口頭承諾。
現在,伊朗正在積極推進其核計劃,試圖以此作為談判籌碼。
伊朗已多次表示,其鈾濃縮活動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,並拒絕接受任何先決條件停止核活動。
換句話說,伊朗希望在談判桌上獲得更多籌碼,而不是接受美國的單方面要求。
這種戰略使得美國陷入困境——若繼續制裁,伊朗可能加快核發展;若讓步,則意味著特朗普的「極限施壓」政策失敗。
此外,伊朗在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力正在上升,這讓其在談判中更具底氣。
近年來,伊朗通過支持黎巴嫩真主党、伊拉克民兵組織、葉門胡塞武裝等力量,在中東地區塑造了一個強大的「抵抗軸心」,與美國及其盟友展開博弈。
尤其是在當前哈以衝突升級的背景下,伊朗的地區影響力進一步上升,甚至成為國際外交的關鍵變數。
面對這一現實,美國的強硬立場已難以逼迫伊朗讓步。
特朗普的這封信,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對伊朗政策的困境。
儘管美國希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,但在制裁和軍事威脅的雙重背景下,美伊關係已陷入長期對抗的死迴圈。
如果特朗普真的希望推動新的核協議,必須首先解決伊朗最關心的問題:如何確保美國未來不會再次撕毀協議?
在沒有這一保障的情況下,伊朗顯然不會輕易讓步。
未來,美伊關係的走向仍存在很大變數。
伊朗是否會給特朗普的信作出正式回應?
美國是否會調整其制裁政策,為談判創造條件?
這些問題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逐漸揭曉。
然而,可以肯定的是,如果特朗普仍然堅持「極限施壓」策略,而不提供真正的外交突破口,美伊核談判的僵局將難以打破,甚至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地區衝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