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篇持久重新讀,眼底吳鈎看不休——用毛澤東思想看關稅大戰
古今中外,能夠準確描繪一場大戰的進程與終局的軍事巨著,無誰可超越《論持久戰》。
毛主席堪稱如神的眼光告訴世人,“抗日戰爭是持久戰,最後勝利是中國的——這就是我們的結論。
今天,重讀持久,特朗普吃敗仗,不也昭然若揭?
每臨大事讀持久,相信是我們同代人的一個好習慣。
葉劍英元帥在上世紀六十年代,面對兩霸揚言核攻擊的危機形勢,留下了“一篇持久重新讀,眼底吳鈎看不休”的名句,也給我這個懵懂少年打開了首讀主席名著的扉頁。
那時,對照抗戰的全過程,驚訝毛主席那麼精準的預判,也粗淺的甚至是盲目的相信,我們走在大道上,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。
走出校門被社會磨練些許之後,開始明白,讀主席的書,重要的不是結論,而是潛心去掌握思想方法,運用方法,在實踐中尋求二次飛躍。
我等這輩,雖然沒有經歷戰爭年代的洗禮,但也有幸經歷改革開放尤其是香港回歸全過程。
從中英就香港問題談判至今四十多年,可不是換了一面旗幟就完事,而是風雨不斷甚至狂風黑暴。
每每遇到問題細想主席眼界,就會心胸豁然開朗。
不能孤立看香港問題,要放在中華民族崛起,中國與以美英為首的西方世界大博弈的大局去看。
香港始終不費一槍一彈回歸祖國,豈不也是積小勝為大勝的過程?
且看今日特朗普,也不知怎麼說他,他似乎還遠不如東條英機、墨索里尼和希特勒。
我的判斷是,今年九月三日咱們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,特朗普獲得階段性敗局。
他說,現在有75個國家親他屁股,要和他談,他的意思就是投降他,讓他獲利。
其實,第一個日本就談不下來,他還要出面威脅人家。
可以肯定,特朗普企圖藉高關稅搶錢平衡財政赤字必定失敗。
不過,對特朗普的恐嚇害怕的還是多數,敢和中國一樣直接對抗的還沒有。
國內親美的投降派也大有人在,他們是21世紀變相的“亡國論者”。
另一方面,“速勝論者”也在網上盛行。
毛主席方法論的核心就在於“實事求是”,今天的中國已不是被日本鬼子侵略時的積弱,我們已經有傲視全球的綜合實力。
如同當年毛主席那樣客觀分析,我認為,特朗普速敗是可見的,但是中國和美國的大博弈,則還是長期的。
為什麼說特朗普加高關稅速敗,因為美國的稍有頭腦的經濟學者都知道,他不但不能使美國赤字緩解,也不能使製造業回流,反而推高通脹,毀掉美國正常的生產鏈和經濟大環境。
他對華必然先眨眼。
我認為,我們和特朗普這一仗的結果,將標誌中美大博弈進入“相持階段”後期,即將進入“個別超越”帶動“全面超越”。
不過,我們要取得完全勝利,還要假以時日,還有許許多多的風浪。
葉帥“眼底吳鈎看不休”,我的理解,也是告誡我輩,軍事贏才能徹底贏。
因此,我們要像首顆原子彈爆破成功那樣,熱烈歡呼“非核氫彈”問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