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,通過韓司法考試!

作者: admin
發佈時間: 2025-03-17
 分類: 評論
標籤: 評論

作者 劉瀾昌

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到法律行業。

近日,韓國法律AI「Super Lawyer」在該國高難度的律師考試中取得了74%的正確率,成功達到合格標準,而韓國法學院畢業生的平均合格率僅為53%。

這標誌著人工智慧在法律行業的突破性進展,也引發了全球法律界的深思:

當AI開始超越人類律師,傳統法律行業是否將迎來一場顛覆性的變革?

 

AI在法律行業的應用已經不再是新鮮事物。

在美國,法律AI「ROSS」已能每秒搜索10億案例,為律師和客戶提供精准的法律建議。

在巴西,法官已經開始利用AI撰寫判決草案,大幅提升審判效率。

法國則推出了一款法律AI應用,用戶每年僅需支付69歐元,即可隨時獲得法律諮詢服務。

如今,AI不僅在法律研究和合同審查方面展現出驚人的能力,甚至在司法判決、法律諮詢和訴訟策略制定方面也正在挑戰人類律師的專業地位。

 

AI為何能在法律行業快速崛起?

首先,法律行業的核心工作之一是檢索和分析大量的法條、案例、判例,而AI在數據處理和資訊整合上的效率遠超人類。

人類律師可能需要數天甚至數周來研究一項複雜的案件,而AI可以在幾秒鐘內完成法律分析,並提供相關判例支持。

其次,AI在合同審查方面表現出色,能夠精准識別法律漏洞,避免人為失誤。

例如,在美國的一場人機法律競賽中,AI在分析「保密協議」漏洞的準確率達95%,而人類律師的準確率僅為85%。

然而,AI並非萬能。儘管「Super Lawyer」在律師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,但它仍然無法在涉及法律推理、綜合分析和倫理判斷的問題上達到完美水準。

尤其是在大陸法系國家,法律解釋具有一定彈性,法官對法律條文的裁量空間較大,AI難以精准預測所有司法判決。

同時,AI存在「幻覺」現象,即可能會錯誤引用法律條款,甚至生成並不存在的判例。

法律行業對AI的抵制也是其普及面臨的阻礙。去年,韓國某律師事務所推出了「AI律師」服務,但在7個月後因律師協會的強烈反對而被迫叫停。

許多法律從業者擔憂,AI的廣泛應用可能會取代大量人類律師,導致行業失業潮。與此同時,AI在法律領域的應用仍然存在倫理和監管問題,

例如,AI生成的法律建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?AI法律決策是否能夠被接受為正式判決?這些問題仍需進一步探索。

 

面對AI的崛起,法律行業應當如何應對?

顯然,徹底抵制AI已不現實,未來的法律行業將更傾向於「人機共存」模式。

AI可以作為律師的輔助工具,提高法律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,而人類律師則專注於複雜法律推理、訴訟策略制定以及客戶溝通等AI難以勝任的任務。

此外,法律監管機構也需要制定相應法規,對AI在法律行業的應用進行合理引導,確保其使用符合司法公正原則。

AI正在改變法律行業,這已是不爭的事實。

但不僅僅是法律,AI正在加速重塑整個社會的運作方式。

從金融到醫療、從製造到傳媒,AI正以驚人的速度取代傳統崗位,並創造新的行業機會。

在醫療領域,AI已經可以輔助醫生診斷疾病,提高治療效率;

在製造業,AI驅動的自動化工廠正在提高生產力並降低成本;

在金融業,AI量化交易正在主導全球市場。

可以預見,未來的世界將是人與AI共存、協同創新的時代。

面對AI技術的快速發展,社會各界必須做好準備,推動相關教育和技能培訓,以確保人類能夠在AI主導的時代中保持競爭力。

分享
  • +852 9188 8814
  • 返回頂部